3月25日下午,市人大常委会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工作监督专题会议举行。6名人大代表分别围绕时尚消费、商圈经济、城市流量、银发经济、传统零售、文旅消费等提出意见建议,8名人大代表、市民代表及媒体记者现场询问,市有关部门、有关区政府负责人应询。
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时尚化、智慧化、场景化体验和品牌化服务,对消费载体的建设、新业态场景的打造、产品品牌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对此,我认为宁波需要从三方面发力:
一是优化顶层设计,深入推进泛三江口“最时尚”商业集聚区建设。在泛三江口等重点商圈成立智慧时尚商圈管委会,培育一批商圈综合服务平台;差异化制定“一圈一策”工作方案,系统进行空间重构、业态焕新、场景赋能和持续运营,综合建设地上地下贯通、线上线下一体,涵盖重奢、轻奢、精品、大众、品牌独立旗舰店、二次元场景店等全域联动的时尚商圈。二是持续搭台发力,加快打造时尚消费新高地。积极引入“中字头”时尚类活动、展会品牌,提升宁波在时尚领域的话语权。新葡萄娱乐登录三是深化品牌建设,完善时尚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。建设时尚产业知识产权快维中心,引培时尚产业知识产权服务代理机构,深化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,构筑高效维权通道。
促进消费扩容提质,是一项系统工程,更考验一个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。近年来,宁波商业体量快速扩张,但商业体空置率高涨,同质化竞争问题凸显;商业活力有待提升,行政审批和监管过于审慎;消费新场景、新业态的培育有待赋能增效。针对上述问题,我提三点建议:
一是以市场为导向精准构建城市商业新格局。加快编制印发新一轮商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,建立商业设施空间布局“监测-预警-优化”闭环机制、弹性调整机制,做好空置率监控,推动商业空间更新和结构优化。二是以更加包容开放的监管服务,释放商业活力。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专项行动,加强信息沟通、简化审批流程,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,给市场经营主体释放一些“松弛感”。三是注重政策引导,将培育消费新场景、新业态举措落到实处。研究制定有利于新业态形成的政策体系和实施细则,健全培育机制,打造一批带动性广、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。
一是创新培育传统文化消费流量。推动宁波历史文化与现代潮流创新性结合,整合各类巡游活动,发掘热点IP与宁波城市的内在联系,重视发挥新媒体在策划推广、联动造势上的作用。二是大力承接国际客群消费流量。抓住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的契机,优化入境申报、查验流程,提高边检办理效率。发挥宁波自贸区优势,大力发展免税经济,提升离境退税便利度。三是放大本土餐饮IP消费流量。支持本土餐饮企业场景创新、品牌培育、数字赋能,鼓励餐饮企业推出具有宁波辨识度的特色餐饮,利用有影响力的纪录片载体,拍摄宁波菜主厨探访象山渔港、水产品市场等视频,讲述“从渔船到餐桌”的鲜味旅程,将宁波海鲜美食转化为城市文化符号。四是做大做强演艺赛事消费流量。加快推进宁波奥体中心二期建设,盘活富邦体育场等存量场馆,提高承办大型活动的能力。依托梅山、象山等独特的沙滩资源,策划举办露天演出活动。建立“一站式”联合审批机制,推出“演出赛事期间免费接驳+景区联票”“演艺赛事旅游专线”。
我市银发经济尚处起步阶段,还面临顶层设计不够完善、产业发展滞后、政策落地效果有待提升、人才短缺等问题。针对以上问题,我提四点建议:
一是加强统筹协调,优化顶层设计。建立健全银发经济跨部门联动协调机制,加大政策举措统筹力度,推动银发经济政策、资金、信息等直达快享,加快政策红利落地。二是聚焦主体培育,推动产业发展。建立银发经济产业目录,加强龙头企业培育,形成品牌效应。挖掘老年人消费新需求,发展智能照护、健康抗衰、辅助器具产业,开展银发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。因地制宜规划布局银发产业园区和银发服务街区,打造银发经济产业集群。三是强化监管服务,提升政策效能。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,增强适老化改造政策知晓度。规范适老化改造企业准入机制,加强对适老化改造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监督检查。注重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政策落地效果,加强跟踪评估。四是培养专业人才,营造发展环境。设立银发经济发展引导基金,重点用于示范项目的建设、高端人才的培养以及种子项目的引进孵化等。依托高校设立“智慧康养交叉学科”,建立“银发经济青年人才认证体系”等新职业标准,支持企业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相匹配的薪酬分配制度。
新形势下,传统零售业亟须政策支持,消费券政策还需进一步优化,复合型人才引育存在困难。为此,我提三点建议:
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。研究制定我市零售业创新提升专项实施方案,积极培育零售行业骨干企业,支持大型零售企业发挥供应链优势作用,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,整合线上线下营销网络。二是优化完善消费券政策。统筹考虑核销率、群众接受度等因素,适当提高惠民消费券、小额通用消费券等券种的发放比例,丰富餐饮、商超等日常使用场景,增加居民消费频次和消费意愿。三是加大零售行业复合人才培养力度。顺应零售行业发展新趋势,推动龙头零售企业与高校院所产教融合,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计划,加快实现专业技能学习与新零售岗位要求有效匹配,持续提升专业人才供给能力。
宁波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认可度还不高,各类资源整合开发不够有力,缺少“创新魄力”和“大手笔”。为此,我提三点建议:
一是加强顶层设计,提升集聚力。研究编制“十五五”文旅融合发展规划,健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,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,促进文旅资源串珠成链、旅游景区转型提质,做大做强本土景区运营品牌,引进外地头部运营团队来甬运营。二是深化业态融合,提升吸引力。拓展景观文化价值,鼓励景区开发演艺作品,支持景区研发文创产品。大力发展夜游经济,打造游船夜游、夜间演艺等夜间项目。支持培育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空间,培育“农业+旅游”“工业+旅游”“港口+旅游”特色文旅品牌,招引一批乡村旅游、休闲度假、运动体育等新业态融合项目。三是坚持长效推进,提升竞争力。推动“交通+旅游”融合发展,按需延长景区周边地铁、公交运营时间,打通交通堵点,打造精品旅游线路。加快改进提升景区线上咨询、流量监控、调度管理等智慧化服务设施。鼓励景区、博物馆等通过线上运营商、新媒体平台开展精准营销,制作系列形象宣传片。
请问市发改委,宁波在承接好国家“消费品以旧换新”政策、争取政策份额、放大政策叠加效应方面有哪些打算?
今年是“消费品以旧换新”行动实施的第二年,我市持续加力争取资金,经前期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充分对接,已初步争取到全年44亿元的资金额度,其中,第一批15亿元已于1月下达,占全省资金的21%。在品类扩围方面,除了国补规定的产品外,结合我市地产优品情况,新增家用清洁电器、家用厨房电器、家庭学习用品、居家运动等消费品类。同时,今年消费券设计更加注重与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错位互补、政策叠加。如推出汽车购新消费券、二手汽车交易券以及新车保险券,与国家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政策错位互补,实现个人乘用车卖旧换新政策全覆盖。
一方面,梳理全市创业孵化平台信息,绘制低成本创业“导航地图”;创新实施创业服务和家门口就业服务积分奖补办法,引导各类市场经营主体提供优质创业服务;探索创业风险分担保险产品“创业保”;筹备“创享宁波”系列创业大赛,举办创业集市、创业沙龙等系列活动。另一方面,我们将以实施“技能照亮前程”专项行动为重点,大规模精准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;实施产业工人“一贯通两跃升”行动,优化打造“百地千坊”技能培训共同体,动态更新“技能地图”导航,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20万人次;创新办好第三届宁波技能大赛,全年举办各级各类技能竞赛200场以上;健全“新八级工”职业技能等级制度,推广《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》,试点实施国有企业技能导向薪酬分配制度,推动薪酬分配体现更多技能价值。
请问市商务局,宁波如何发挥开放平台多、贸易和制造业强等叠加优势,突出差异化定位、特色化发展,在营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消费环境方面,有哪些具体考虑?
一是打造“地标性”商圈。一方面,对现有的商圈进行“一圈一策”改造提升。另一方面,今年还将新开设10个商业综合体,总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。二是扩大“多元化”供给。发挥“跨境电商+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”的双平台优势,让市民朋友在中东欧商品常年馆,就能“即买即提”全球3000多款爆款商品。三是引育“宁波造”品牌。支持老字号和本土品牌“走出去”,积极推动品牌国际化,实现“宁波货卖全球”。四是集聚“国际范”人群。加大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宣传力度,提升支付便利性、优化离退税流程、配备多语种翻译服务,让境外游客“进得来、玩得好”。
请问市经信局,关于丰富数智化产品供给,搭建供需对接平台,更好满足数字消费新需求,加快“人工智能+”等新型消费发展有哪些考虑和举措?
一是推进新型消费电子研发产业化,瞄准服务机器人,轮式、协作人形机器人,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谋划布局。推动龙头企业建设家居物联网平台,带动本地中小企业发展,赋能消费品升级。针对算法、传感、适用场景等短板,开展上下游协同科研攻关,打造一批消费品领域领航级、卓越级智能工厂。二是以品牌为核心推动渠道落地,支持慈溪建成智能家电展示中心,结合工业设计、跨境电商等主体,推动我市家电品牌在国外市场的拓展。支持企业开展线上商品销售,线下会同商务部门,与大型超市等对接,推动我市优质消费品进入供应链。三是引导企业抢抓消费新赛道,培育打造体育、文化、养老等新型消费,加快提升产品品质。
请问市文广旅游局,在结合宁波特色有效促进文旅消费,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、破局出圈方面有哪些考虑?
围绕“12345”抓好落实。“1”是锚定一个核心指标。2025年旅游业增加值增速力争保8争10,全力冲刺1100亿元。“2”是统筹发展和改革。今年将对文化、文物、文旅、文广全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。“3”是从需求侧、供给侧、宣推侧三侧发力。打响“文化强国,宁波有戏;海洋文明,宁波起源;中国旅游,宁波开篇”三文品牌,打造“宁波,来了就欢喜”全新旅游形象。“4”是资源、产业、活动、宣传四个轮子一起转。培育壮大各类文旅市场经营主体,迭代推出“四明三千里”四季文旅活动,开展“长三角pro+”揽客行动,启动入境游三年倍增计划。“5”是围绕“一本书、一台戏、一张图、一桌菜、一套礼”等任务推进落实。
●苏醒:请问市公安局,在演艺活动审批管理上有没有更好的举措,做到既“放得开”又“管得住”,吸引更多优质活动落地宁波?
优化大型群众性活动管理服务。在机制建设上,组建我市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联席会议,构建各部门齐抓共治的整体格局;在服务管理上,持续优化程序、简化流程、细化服务,实行同一地点、同一内容的多场次活动一次审批,同一主办方、承办方公司资质、安全责任人等申报材料一次上报,均当年有效;在安全保障上,坚持“精细化”管理,努力为大型活动提供更加优质、便捷、安全、有序的护航。
请问鄞州区政府,在支持商圈转型升级、破解同质化困境,通过打造“新场景、新业态、新模式”,发展更多沉浸式、体验式、互动式的消费场景方面有什么考虑?
一是突出差异化互补性的布局定位。强化4大商圈、14个综合体、14条街区个性化特色定位,加快构建农文商旅体融合的城市商业空间格局,促进产业集聚和生态塑造,形成更具特色的区域标识。二是突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互动互补。鼓励市场做实人才团队引育、做精消费业态迭代、做优商业生态环境,构建政企联合会、商圈联盟,强化行业自律、聚力攻坚破难。三是突出数智化年轻态的增量增色。加快K11、万达等智慧商圈的试点建设,鼓励AI在商业领域的应用,加快线上消费和元宇宙消费等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,打造一批集创业、消费、休闲为一体的空间场景。
请问市市场监管局,在规范消费市场秩序,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,打造安心、放心、舒心消费环境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?
一是提升消费产品质量。联合有关部门集中开展消费品质量提升三年行动,严格落实缺陷产品召回制度,加大企业合规指引力度,健全消费服务标准和信用体系。二是规范消费市场秩序。加大网络综合治理力度,集中打击网购、直播带货中的“过度营销”“货不对板”“刷单炒信”“大数据杀熟”等乱象,严厉打击假冒伪劣、违法广告、计量作弊、霸王条款等侵权行为。三是维护消费者权益。全面升级“315”维权体系,畅通各类投诉举报的信息渠道,确保消费纠纷的按时初查率、核查率、办结率“三个百分之百”。四是营造最优消费环境。打响宁波“全域无理由退货”的城市品牌,培育更多放心商店、放心餐饮、放心市场、放心工厂,推动各类消费场景迭代更新。
请问市综合行政执法局,针对夜间经济特点,在“放”与“管”之间有哪些考虑和举措,既能避免“一刀切”执法抑制城市经济活力,也能防止无序发展影响城市秩序。
我们的原则是“疏堵结合、以疏为主”。在“放”的方面,支持各地利用地标商圈、特色街区在特定时间段开展外摆经营,支持各地利用开放性公共空间设置特色步行街、分时步行街和文化集市。在“管”的方面,借助“大综合一体化”改革的优势,联合相关部门协同开展执法,让外摆商贩加强自律意识,既要体现合尺度,更要体现有温度,突出劝导引导劝阻为主、处罚为辅,防止“一管就死、一放就乱”。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伍慧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1104076
3月25日下午,市人大常委会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工作监督专题会议举行。6名人大代表分别围绕时尚消费、商圈经济、城市流量、银发经济、传统零售、文旅消费等提出意见建议,8名人大代表、市民代表及媒体记者现场询问,市有关部门、有关区政府负责人应询。
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时尚化、智慧化、场景化体验和品牌化服务,对消费载体的建设、新业态场景的打造、产品品牌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对此,我认为宁波需要从三方面发力:
一是优化顶层设计,深入推进泛三江口“最时尚”商业集聚区建设。在泛三江口等重点商圈成立智慧时尚商圈管委会,培育一批商圈综合服务平台;差异化制定“一圈一策”工作方案,系统进行空间重构、业态焕新、场景赋能和持续运营,综合建设地上地下贯通、线上线下一体,涵盖重奢、轻奢、精品、大众、品牌独立旗舰店、二次元场景店等全域联动的时尚商圈。二是持续搭台发力,加快打造时尚消费新高地。积极引入“中字头”时尚类活动、展会品牌,提升宁波在时尚领域的话语权。三是深化品牌建设,完善时尚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。建设时尚产业知识产权快维中心,引培时尚产业知识产权服务代理机构,深化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,构筑高效维权通道。
促进消费扩容提质,是一项系统工程,更考验一个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。近年来,宁波商业体量快速扩张,但商业体空置率高涨,同质化竞争问题凸显;商业活力有待提升,行政审批和监管过于审慎;消费新场景、新业态的培育有待赋能增效。针对上述问题,我提三点建议:
一是以市场为导向精准构建城市商业新格局。加快编制印发新一轮商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,建立商业设施空间布局“监测-预警-优化”闭环机制、弹性调整机制,做好空置率监控,推动商业空间更新和结构优化。二是以更加包容开放的监管服务,释放商业活力。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专项行动,加强信息沟通、简化审批流程,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,给市场经营主体释放一些“松弛感”。三是注重政策引导,将培育消费新场景、新业态举措落到实处。研究制定有利于新业态形成的政策体系和实施细则,健全培育机制,打造一批带动性广、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。
一是创新培育传统文化消费流量。推动宁波历史文化与现代潮流创新性结合,整合各类巡游活动,发掘热点IP与宁波城市的内在联系,重视发挥新媒体在策划推广、联动造势上的作用。二是大力承接国际客群消费流量。抓住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的契机,优化入境申报、查验流程,提高边检办理效率。发挥宁波自贸区优势,大力发展免税经济,提升离境退税便利度。三是放大本土餐饮IP消费流量。支持本土餐饮企业场景创新、品牌培育、数字赋能,鼓励餐饮企业推出具有宁波辨识度的特色餐饮,利用有影响力的纪录片载体,拍摄宁波菜主厨探访象山渔港、水产品市场等视频,讲述“从渔船到餐桌”的鲜味旅程,将宁波海鲜美食转化为城市文化符号。四是做大做强演艺赛事消费流量。加快推进宁波奥体中心二期建设,盘活富邦体育场等存量场馆,提高承办大型活动的能力。依托梅山、象山等独特的沙滩资源,策划举办露天演出活动。建立“一站式”联合审批机制,推出“演出赛事期间免费接驳+景区联票”“演艺赛事旅游专线”。
我市银发经济尚处起步阶段,还面临顶层设计不够完善、产业发展滞后、政策落地效果有待提升、人才短缺等问题。针对以上问题,我提四点建议:
一是加强统筹协调,优化顶层设计。建立健全银发经济跨部门联动协调机制,加大政策举措统筹力度,推动银发经济政策、资金、信息等直达快享,加快政策红利落地。二是聚焦主体培育,推动产业发展。建立银发经济产业目录,加强龙头企业培育,形成品牌效应。挖掘老年人消费新需求,发展智能照护、健康抗衰、辅助器具产业,开展银发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。因地制宜规划布局银发产业园区和银发服务街区,打造银发经济产业集群。三是强化监管服务,提升政策效能。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,增强适老化改造政策知晓度。规范适老化改造企业准入机制,加强对适老化改造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监督检查。注重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政策落地效果,加强跟踪评估。四是培养专业人才,营造发展环境。设立银发经济发展引导基金,重点用于示范项目的建设、高端人才的培养以及种子项目的引进孵化等。依托高校设立“智慧康养交叉学科”,建立“银发经济青年人才认证体系”等新职业标准,支持企业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相匹配的薪酬分配制度。
新形势下,传统零售业亟须政策支持,消费券政策还需进一步优化,复合型人才引育存在困难。为此,我提三点建议:
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。研究制定我市零售业创新提升专项实施方案,积极培育零售行业骨干企业,支持大型零售企业发挥供应链优势作用,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,整合线上线下营销网络。二是优化完善消费券政策。统筹考虑核销率、群众接受度等因素,适当提高惠民消费券、小额通用消费券等券种的发放比例,丰富餐饮、商超等日常使用场景,增加居民消费频次和消费意愿。三是加大零售行业复合人才培养力度。顺应零售行业发展新趋势,推动龙头零售企业与高校院所产教融合,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计划,加快实现专业技能学习与新零售岗位要求有效匹配,持续提升专业人才供给能力。
宁波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认可度还不高,各类资源整合开发不够有力,缺少“创新魄力”和“大手笔”。为此,我提三点建议:
一是加强顶层设计,提升集聚力。研究编制“十五五”文旅融合发展规划,健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,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,促进文旅资源串珠成链、旅游景区转型提质,做大做强本土景区运营品牌,引进外地头部运营团队来甬运营。二是深化业态融合,提升吸引力。拓展景观文化价值,鼓励景区开发演艺作品,支持景区研发文创产品。大力发展夜游经济,打造游船夜游、夜间演艺等夜间项目。支持培育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空间,培育“农业+旅游”“工业+旅游”“港口+旅游”特色文旅品牌,招引一批乡村旅游、休闲度假、运动体育等新业态融合项目。三是坚持长效推进,提升竞争力。推动“交通+旅游”融合发展,按需延长景区周边地铁、公交运营时间,打通交通堵点,打造精品旅游线路。加快改进提升景区线上咨询、流量监控、调度管理等智慧化服务设施。鼓励景区、博物馆等通过线上运营商、新媒体平台开展精准营销,制作系列形象宣传片。
请问市发改委,宁波在承接好国家“消费品以旧换新”政策、争取政策份额、放大政策叠加效应方面有哪些打算?
今年是“消费品以旧换新”行动实施的第二年,我市持续加力争取资金,经前期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充分对接,已初步争取到全年44亿元的资金额度,其中,第一批15亿元已于1月下达,占全省资金的21%。在品类扩围方面,除了国补规定的产品外,结合我市地产优品情况,新增家用清洁电器、家用厨房电器、家庭学习用品、居家运动等消费品类。同时,今年消费券设计更加注重与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错位互补、政策叠加。如推出汽车购新消费券、二手汽车交易券以及新车保险券,与国家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政策错位互补,实现个人乘用车卖旧换新政策全覆盖。
一方面,梳理全市创业孵化平台信息,绘制低成本创业“导航地图”;创新实施创业服务和家门口就业服务积分奖补办法,引导各类市场经营主体提供优质创业服务;探索创业风险分担保险产品“创业保”;筹备“创享宁波”系列创业大赛,举办创业集市、创业沙龙等系列活动。另一方面,我们将以实施“技能照亮前程”专项行动为重点,大规模精准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;实施产业工人“一贯通两跃升”行动,优化打造“百地千坊”技能培训共同体,动态更新“技能地图”导航,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20万人次;创新办好第三届宁波技能大赛,全年举办各级各类技能竞赛200场以上;健全“新八级工”职业技能等级制度,推广《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》,试点实施国有企业技能导向薪酬分配制度,推动薪酬分配体现更多技能价值。
请问市商务局,宁波如何发挥开放平台多、贸易和制造业强等叠加优势,突出差异化定位、特色化发展,在营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消费环境方面,有哪些具体考虑?
一是打造“地标性”商圈。一方面,对现有的商圈进行“一圈一策”改造提升。另一方面,今年还将新开设10个商业综合体,总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。二是扩大“多元化”供给。发挥“跨境电商+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”的双平台优势,让市民朋友在中东欧商品常年馆,就能“即买即提”全球3000多款爆款商品。三是引育“宁波造”品牌。支持老字号和本土品牌“走出去”,积极推动品牌国际化,实现“宁波货卖全球”。四是集聚“国际范”人群。加大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宣传力度,提升支付便利性、优化离退税流程、配备多语种翻译服务,让境外游客“进得来、玩得好”。
请问市经信局,关于丰富数智化产品供给,搭建供需对接平台,更好满足数字消费新需求,加快“人工智能+”等新型消费发展有哪些考虑和举措?
一是推进新型消费电子研发产业化,瞄准服务机器人,轮式、协作人形机器人,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谋划布局。推动龙头企业建设家居物联网平台,带动本地中小企业发展,赋能消费品升级。针对算法、传感、适用场景等短板,开展上下游协同科研攻关,打造一批消费品领域领航级、卓越级智能工厂。二是以品牌为核心推动渠道落地,新葡萄娱乐登录支持慈溪建成智能家电展示中心,结合工业设计、跨境电商等主体,推动我市家电品牌在国外市场的拓展。支持企业开展线上商品销售,线下会同商务部门,与大型超市等对接,推动我市优质消费品进入供应链。三是引导企业抢抓消费新赛道,培育打造体育、文化、养老等新型消费,加快提升产品品质。
请问市文广旅游局,在结合宁波特色有效促进文旅消费,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、破局出圈方面有哪些考虑?
围绕“12345”抓好落实。“1”是锚定一个核心指标。2025年旅游业增加值增速力争保8争10,全力冲刺1100亿元。“2”是统筹发展和改革。今年将对文化、文物、文旅、文广全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。“3”是从需求侧、供给侧、宣推侧三侧发力。打响“文化强国,宁波有戏;海洋文明,宁波起源;中国旅游,宁波开篇”三文品牌,打造“宁波,来了就欢喜”全新旅游形象。“4”是资源、产业、活动、宣传四个轮子一起转。培育壮大各类文旅市场经营主体,迭代推出“四明三千里”四季文旅活动,开展“长三角pro+”揽客行动,启动入境游三年倍增计划。“5”是围绕“一本书、一台戏、一张图、一桌菜、一套礼”等任务推进落实。
●苏醒:请问市公安局,在演艺活动审批管理上有没有更好的举措,做到既“放得开”又“管得住”,吸引更多优质活动落地宁波?
优化大型群众性活动管理服务。在机制建设上,组建我市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联席会议,构建各部门齐抓共治的整体格局;在服务管理上,持续优化程序、简化流程、细化服务,实行同一地点、同一内容的多场次活动一次审批,同一主办方、承办方公司资质、安全责任人等申报材料一次上报,均当年有效;在安全保障上,坚持“精细化”管理,努力为大型活动提供更加优质、便捷、安全、有序的护航。
请问鄞州区政府,在支持商圈转型升级、破解同质化困境,通过打造“新场景、新业态、新模式”,发展更多沉浸式、体验式、互动式的消费场景方面有什么考虑?
一是突出差异化互补性的布局定位。强化4大商圈、14个综合体、14条街区个性化特色定位,加快构建农文商旅体融合的城市商业空间格局,促进产业集聚和生态塑造,形成更具特色的区域标识。二是突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互动互补。鼓励市场做实人才团队引育、做精消费业态迭代、做优商业生态环境,构建政企联合会、商圈联盟,强化行业自律、聚力攻坚破难。三是突出数智化年轻态的增量增色。加快K11、万达等智慧商圈的试点建设,鼓励AI在商业领域的应用,加快线上消费和元宇宙消费等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,打造一批集创业、消费、休闲为一体的空间场景。
请问市市场监管局,在规范消费市场秩序,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,打造安心、放心、舒心消费环境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?
一是提升消费产品质量。联合有关部门集中开展消费品质量提升三年行动,严格落实缺陷产品召回制度,加大企业合规指引力度,健全消费服务标准和信用体系。二是规范消费市场秩序。加大网络综合治理力度,集中打击网购、直播带货中的“过度营销”“货不对板”“刷单炒信”“大数据杀熟”等乱象,严厉打击假冒伪劣、违法广告、计量作弊、霸王条款等侵权行为。三是维护消费者权益。全面升级“315”维权体系,畅通各类投诉举报的信息渠道,确保消费纠纷的按时初查率、核查率、办结率“三个百分之百”。四是营造最优消费环境。打响宁波“全域无理由退货”的城市品牌,培育更多放心商店、放心餐饮、放心市场、放心工厂,推动各类消费场景迭代更新。
请问市综合行政执法局,针对夜间经济特点,在“放”与“管”之间有哪些考虑和举措,既能避免“一刀切”执法抑制城市经济活力,也能防止无序发展影响城市秩序。
我们的原则是“疏堵结合、以疏为主”。在“放”的方面,支持各地利用地标商圈、特色街区在特定时间段开展外摆经营,支持各地利用开放性公共空间设置特色步行街、分时步行街和文化集市。在“管”的方面,借助“大综合一体化”改革的优势,联合相关部门协同开展执法,让外摆商贩加强自律意识,既要体现合尺度,更要体现有温度,突出劝导引导劝阻为主、处罚为辅,防止“一管就死、一放就乱”。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伍慧
本届汇聚了中国、美国、德国、法国、英国、意大利、西班牙、澳大利亚、新葡萄娱乐注册牙买加、韩国、日本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香港、台湾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酒店
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(朱立毅、徐艺婷)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22日介绍说,根据质检总局组织的吸油烟机、压力锅、家用燃气灶具等3类厨房器具产品质量国
陈政高于1970年担任辽宁省海城县革委会政工组办事员;1978年任大连海运学院团委书记;1982年任辽宁省大连团市委常委、学校部部长;1985年任辽宁省大连